奶奶帶的孩子和媽媽帶的孩子,究竟有啥區別

時常聽到社區的媽媽們抱怨:

 

為什麼我帶孩子的時候就特別能折騰,他奶奶帶的時候娃可聽話了,是不是娃不喜歡我。

 

你是不是也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其實,真的不是孩子不愛你,而是奶奶帶孩子和父母帶孩子的方式不同,所以孩子的表現也是不同的。

 

1.奶奶帶孩子的利與弊

 

《論語·為政》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

 

所以奶奶因為年齡的緣故,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上來說,包容度可能會比年輕的媽媽們更有優勢,對孩子的耐心更好一些。

 

比如說一歲多孩子進入手部敏感期,可能會動手打人,大部分奶奶都能夠接納這個過程,心態也會比較好,認為小孩子這麼樣比較正常,長大自然就好了,因此,孩子的敏感期就可能這麼過去了。

 

但可能在媽媽的眼裡,會覺得孩子這樣做事不對的,會制止,甚至會責駡孩子,導致孩子反而產生逆反心理,變本加厲。

 

當然,奶奶的做法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變成縱容,對孩子的發展造成影響。

 

奶奶帶的孩子和媽媽帶的孩子,究竟有啥區別-1

 

還有就是奶奶的經驗豐富,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能為孩子製作各種各樣營養豐富的食物,有利於孩子的身體成長。

 

所以,奶奶帶孩子更有時間、更有耐心、孩子飲食起居更規律,不過在孩子規則養成和習慣建立上奶奶們就處於弊端了,更容易嬌慣、溺愛孩子。

 

2.媽媽帶孩子的利與弊

 

在媽媽帶孩子的時候,會更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重視孩子習慣和規則的建立,學習能力的培養等。所以,和孩子在一起時,對孩子會提出更多的要求。

 

奶奶帶的孩子和媽媽帶的孩子,究竟有啥區別-1

 

比如,在孩子吃飯時,媽媽往往會要求孩子專心吃飯,對於孩子吃飯途中跑開,或者拿個玩具玩一玩,就會對孩子進行行為約束,提出要求。孩子的不聽從和反抗就是媽媽描述的“不聽話”,這也是約束和管教需要經歷的正常過程。

 

媽媽們帶孩子對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媽媽帶孩子過程中,有一個無法跨越的弊端就是耐心。

 

媽媽們,在幫助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對孩子接受習慣的過程有比較高的期待,當孩子突破媽媽的預期時,媽媽就會失去耐心,對孩子產生消極的情緒,會各種程度的抱怨和指責孩子,這對孩子心理自然發展就產生不好的影響。

 

3.孩子成長需要協同合作

 

其實,養育孩子最佳的辦法是協同合作,既讓孩子不缺失規則習慣的管教,也不能失去愛的滋養。

 

所以奶奶和媽媽完全可以採用通力合作的方式,畢竟大家對孩子的愛是全然一致的。

 

奶奶在看到媽媽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不拆媽媽的台,並且發揮自己包容的性格特質,幫助媽媽來說服孩子為什麼要養習慣,並且用自己的方式來配合媽媽完成孩子的習慣養成。

 

而媽媽看到奶奶在孩子行為上的過度包容,擔心發展成為縱容,也無需直接就指責或抱怨奶奶沒有把孩子帶好。

 

可以在孩子不在的時候,與奶奶一起交流新時代的育兒觀念是怎樣的,在孩子幼兒階段哪些做法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成長。

 

有時候奶奶可能不能夠理解,覺得“我們那時候都是這樣的,不也挺好嗎?”媽媽們也不要放棄,可以找一些專業的視頻資料給奶奶看,解釋時代背景的不同,孩子的養育觀念也是需要逐步更新的。

 

奶奶和媽媽協同合作,發揮自己的優勢,各司其職,定期做好需要互相配合的溝通和調整,孩子在愛的家庭氛圍中成長,既能夠感受到家的愛和溫暖,又能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良好的習慣和規則。

 

奶奶帶的孩子和媽媽帶的孩子,究竟有啥區別-1

 

4.總結

 

媽媽和奶奶的育兒其實並不衝突,奶奶關注的是孩子現在的成長,媽媽重視的是孩子未來的發展。所以,多多溝通,各自發揮所長,把自己最好的愛給予共同的孩子,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是每個奶奶和媽媽的共同心願就自然而順利的達成。

上一篇

現在孩子不愛午睡,是由這幾點原因引起,健康成長,養成午睡習慣

下一篇

這項兒科檢查早已被叫停六年,可還是有很多家庭被坑,別疏忽了!

你也可能喜欢

返回顶部